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除了侗、壮、苗、瑶等少数民族外,“六甲人”是一支特殊的族群,属于汉族的一个支系,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而独特的族群文化,形成自己鲜明的族群特征:有自成一体的语言“六甲话”(六甲话被认为最接近古代汉语),有“荣家节”、“黄家节”、“侯家节”等六甲节日,有“大声歌”、“细声歌”等“六甲山歌”和曲调。目前,三江的“六甲人”人口有3万余人,主要集中在古宜镇、程村乡一带。六甲人酷爱唱歌,用六甲话唱的山歌称为六甲歌,是六甲人用六甲语音演唱的一个歌种。六甲歌,在三江汉族的文学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2016年,三江六甲歌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六甲歌是汉族山歌的一种,分“大声歌”、“细声歌”等不同曲调。“大声歌”是集体齐唱,曲调高亢激昂,大声调在公开场合合唱,曲调婉转优美,为四声羽调式;唱的内容是关于风土人情、历史朝政、古传人物、天文地理、日月星辰、猜字谜、动植物谜语、数字谜等。大声歌是集体齐唱,曲调高亢激昂,按照大声歌的歌词内容分为九类。
“细声歌”多属情歌,柔和抒情,娓娓动听,是男女约会时对唱的。“细声歌”唱腔有两种:一种叫“歌讲”,曲调简单,容易唱;一种叫“歌弯”,其唱腔弯弯曲曲,比较难唱。“细声歌”的内容,在谈情时,一般分“礼遇”、“叹歌”;也有生产、生活、劝世、哲理等内容。歌词多是自编,以七言四句和头句三言后三句七言歌词为主,也有长短句和叙事长歌。七言四句这种形式的歌词,同一般汉、壮族相似,比较通用,因为容易记也容易唱,长短句既不好记,也很难唱,故其唱法早已失传。
六甲歌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生活气息浓,感情深厚,特别是情歌,很有文学意味。在广西这个少数民族山歌成圩的地方,六甲歌也夺彩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