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油茶
油茶是侗家的家常食品,也是招待客人的传统美食。油茶在侗乡苗寨是很平常的食物,但油茶的制作是很讲究的。要做成上好的油茶,还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凝聚了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用茶油爆炒少量米粒,放入茶叶一起翻炒,轻轻捶打,再加适量的井水,用文火煮成茶汤。茶汤盛碗后放入作料,如阴米(阴干的糯米饭粒用茶油炸成的米花)、猪肝、粉肠、虾米、糍粑、汤圆、饭豆、黄豆、花生米、葱花、生姜、花椒,等等。这种油茶的制作过程,在侗乡称为“打油茶”。相传在很久以前,侗族祖先种油茶树,家家户户榨有一缸一缸的茶油,“有油就可以打油茶了”。侗族人民世世代代居住在高寒山区,喝油茶能御寒防病。习惯成自然,打油茶便成为代代沿传的民族习俗了。
二、酸制品
俗话说,“侗不离酸”、“无酸不成宴”。侗乡的酸品种繁多,美味可口,特别是酸猪肉、酸鸭肉、酸鱼,肉色红润、醇香扑鼻,色香味俱全。到侗乡作客,寨子未进,已闻酸香。
糯食:侗家一年四季喜食糯米饭,也很讲究做饭方法,一般用“甑子”蒸。所蒸的糯米饭粒粒似珍珠,柔软而有弹性,气味香浓。盛入用干老白瓜壳做成的特制饭具中进行保鲜,一日三餐随食随取。
三、百草汤
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当地的侗苗同胞自古就有制、吃“牛、羊憋”的传统与习俗,论技法及口味,该县富禄、梅林等榕江河一带的风味尤为正宗。“牛、羊憋”是用全吃草木叶的牛和羊吃下肚而尚未消化的胃液作主料,在屠宰时及时提取,通过多道制作工序,拌以多种佐料制作而成的汤类菜肴。“百草汤”不但营养价值很高,且对胃病患者特有疗效。三江人称之为侗族的“三九胃泰”。
三、烧鱼
来自于侗民族生产生活习俗,秋收时节侗族农夫们在山涧水田里拣糯米稻禾,无时间做饭,就用从家中装来酸菜作料,抓水田里的鱼用火烧,搅拌吃。现在成了著名的菜肴。
四、鱼生
侗族不仅注意熟食的种类、烹调和营养搭配,而且注意食用适量的“生食”。夏季高温时,将黄瓜、萝卜、西红柿、葛笋等洗净,切片,拌以佐料,吃起来鲜美爽口又解渴。侗家最典型的生食是鱼生、肉生、包生,加上生茶油、酸菜等佐料拌食,既卫生又美味,可与日本的“料理”相媲美。
五、野山茶油香煎高山稻鱼
“高山稻鱼”即在高山稻田里混养,不放任何合成饲料喂养的鲤鱼,鱼肉鲜嫩香甜而得名。主要产地以良口乡晒江村和洋溪乡信侗村为中心的榕江河一带。这里的保水田长年放养鲤鱼,有冬鱼春收、春鱼夏收、夏鱼秋收的传统。野山茶油香煎高山稻鱼就是用三江地方农民自产的野山茶油来用微火慢煎,煎出来的鱼是又香又脆,口感很好。
六、紫血
紫血是将猪头皮猪心猪肝猪肚等猪杂,用小火烤熟(不能烤太老,刚熟或八成熟就好)、切薄片、加上捣碎的察喇、鱼腥草、淋上生猪血拌匀。制作的关键之处在于一定要用刚杀的猪心里的血,这东西可是极品。一头猪的心就一个,那么多的猪血只能用这里面的,很难弄到啊!只有这样的猪血做紫血,吃了才不会拉肚子。紫血的口感是微腥、清甜,嫩!最重要的是刺激。